您好,欢迎访问碳排放管理师官方网站!

全国咨询热线

01059490973

为何要发展碳期货等衍生品?从企业风控到国际接轨的多重必要性解析

发布时间:2025-09-11 13:31:33浏览次数:
在碳市场从 “基础现货交易” 向 “多层次市场体系” 升级的过程中,碳期货、碳期权等衍生品的作用愈发关键。这类产品并非简单的金融工具创新,而是通过风险对冲、价格发现、资本引流三大核心功能,解决碳现货市场的固有短板,推动碳市场从 “被动履约工具” 向 “主动资源配置平台” 转型,为 “双碳” 目标落地提供更坚实的市场化支撑。
一、核心价值一:帮助企业锁定碳价波动风险,稳定经营预期
碳现货市场的核心问题之一是碳价波动剧烈,受政策调整、履约周期、供需变化等因素影响,价格可能在短期内出现大幅震荡(如我国全国碳市场配额价格曾在 1 个月内从 50 元 / 吨涨至 70 元 / 吨,涨幅达 40%)。这种波动对控排企业而言,意味着履约成本的不确定性 —— 若碳价上涨,企业需支付更高的配额采购费用,直接挤压利润;若碳价下跌,企业持有的配额盈余收益又会缩水,严重影响经营规划。而碳期货等衍生品的核心功能,正是为企业提供 “风险对冲工具”,通过锁定未来碳价,消除成本不确定性。
以碳期货为例,其运作逻辑是 “约定未来交割价格”:控排企业若预判未来碳价上涨,可在当前时点买入碳期货合约(约定 1 年后以 62 元 / 吨的价格交割 10 万吨配额),无论 1 年后现货价格涨至 70 元 / 吨还是跌至 55 元 / 吨,企业都能按 62 元 / 吨的固定价格获得配额,稳定履约成本。例如某钢铁企业年需履约配额 100 万吨,若不使用期货工具,若 1 年后碳价从当前 60 元 / 吨涨至 75 元 / 吨,企业需多支付 1500 万元履约成本;而通过买入 100 万吨碳期货合约(约定价格 63 元 / 吨),即使现货价涨至 75 元 / 吨,企业仍只需按 63 元 / 吨成本履约,节省 1200 万元支出。
对高耗能行业企业而言,这种风险管控尤为重要。钢铁、水泥、铝冶炼等行业的利润空间本就受原材料价格、市场需求影响较大,若再叠加碳价波动风险,经营稳定性将进一步下降。碳期货等衍生品相当于为企业穿上 “防护衣”,使其能将碳成本纳入长期生产计划,避免因碳价突发波动导致生产停滞或项目亏损,为低碳转型提供稳定的经营环境。
二、核心价值二:完善碳价发现机制,形成更合理的远期价格信号
碳现货市场的价格主要反映 “当前供需关系”,难以体现未来的减排预期、政策趋势与行业转型成本,而合理的 “远期价格信号” 是企业制定长期低碳投资决策的关键依据。碳期货等衍生品通过 “集中交易、标准化合约” 的特点,将市场参与者对未来的预期(如未来 5 年碳市场总量控制趋严、低碳技术普及速度)融入价格,形成更全面、更具前瞻性的碳价体系,解决现货市场 “价格信号滞后” 的问题。
一方面,碳期货市场的参与者更广泛,除控排企业外,还包括金融机构、投资机构、研究机构等,这些主体通过分析政策走向、行业减排潜力、宏观经济数据等,对未来碳价形成多元化预期,最终通过交易形成的期货价格,能综合反映市场对长期减排成本的判断。例如若多数机构预判未来 3 年碳市场配额供给将减少 20%,会提前买入碳期货合约,推动远期价格上涨,这一价格信号会传递给控排企业,使其意识到未来碳成本将上升,进而加快低碳技术投资(如提前布局光伏电站、升级节能设备)。
另一方面,碳期货的到期交割机制会促使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趋同,避免 “价格脱离实际”。当期货合约临近交割时,期货价格会向现货价格靠拢,确保远期价格不偏离当前市场供需基本面,形成 “现货定价当前、期货定价未来” 的互补格局。这种合理的价格信号,不仅能引导企业优化短期履约策略,更能推动社会资本向低碳领域倾斜 —— 若远期碳价持续上涨,会让投资者意识到低碳项目(如风电、林业碳汇)的收益将随碳价提升而增加,进而加大对这类项目的投资,加速能源结构转型。
三、核心价值三:吸引多元化金融资本参与,提升碳市场流动性
碳现货市场的一大短板是流动性不足,尤其是在非履约季,交易活跃度低、成交量小,企业难以快速买卖大额配额,导致碳资产的 “变现能力” 较弱。而碳期货等衍生品通过其 “杠杆交易”“标准化合约” 的特点,能吸引更多金融资本(如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券商资管)参与,大幅提升市场流动性,解决 “交易难、定价难” 的问题。
从参与动力来看,金融资本参与碳衍生品市场的目的是获取收益,既可以通过 “低买高卖” 的投机交易获利,也可以通过 “套利交易”(如利用期货与现货的价格差盈利)实现稳定收益。例如某公募基金可发行 “碳期货主题基金”,通过分析碳价趋势买卖期货合约,为投资者提供参与碳市场的渠道;某券商可通过 “期现套利”—— 当期货价格高于现货价格 5 元 / 吨时,买入现货配额、卖出期货合约,到期交割后赚取价差收益。这些金融资本的加入,会显著增加市场成交量与交易频次,让碳资产从 “小众资产” 变为 “可广泛交易的金融资产”。
流动性的提升对碳市场的意义重大:对企业而言,流动性充足意味着可随时按合理价格买卖碳资产,无需担心 “想卖卖不掉、想买买不到”—— 例如某企业突然获得 10 万吨配额盈余,在流动性充足的市场中,可快速找到买家出售,及时兑现收益;对碳市场本身而言,充足的流动性能减少 “价格操纵” 的可能性,让碳价更真实反映市场供需,避免因交易清淡导致的价格失真,提升碳市场的公信力与有效性。
四、核心价值四:推动碳市场向成熟阶段转型,适配国际市场规则
从国际经验来看,成熟的碳市场必然是 “现货 + 衍生品” 的多层次体系。欧盟碳市场(EU ETS)自 2005 年启动后,仅用 3 年就推出了碳期货产品,目前期货交易量占整个市场交易量的 80% 以上,正是依靠衍生品市场的支撑,EU ETS 才能实现碳价长期稳定、市场覆盖范围持续扩大,成为全球碳市场的标杆。我国碳市场若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与国际市场接轨,就必须发展碳期货等衍生品,补齐市场体系短板。
一方面,碳衍生品的发展能推动我国碳市场的 “规则标准化”。碳期货合约对交割标的、交割方式、交易时间等均有严格的标准化规定,这会倒逼现货市场完善 MRV(监测、报告、核查)体系、统一碳资产登记与清算规则,提升整个碳市场的规范化水平。例如为确保期货交割的配额真实有效,需建立全国统一的碳资产登记系统,避免重复质押或虚假配额,这一过程会显著提升碳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另一方面,碳衍生品能为我国参与全球碳定价权竞争提供支撑。随着全球碳边境调节机制(如欧盟 CBAM)的实施,碳价已成为国际贸易中的 “隐性关税”,若我国碳市场缺乏衍生品工具,碳价难以形成稳定、合理的长期信号,可能在国际碳定价中处于被动地位。而通过发展碳期货等衍生品,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碳价体系,能帮助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掌握更多话语权,减少因碳价差异导致的贸易成本增加。
碳衍生品是碳市场成熟的 “必经之路”
碳期货等衍生品并非碳市场的 “附加项”,而是推动市场从 “初级阶段” 迈向 “成熟阶段” 的核心动力。通过帮助企业管控风险、完善价格发现、吸引金融资本、适配国际规则,这类产品能解决碳现货市场的固有痛点,让碳市场真正发挥 “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低碳转型” 的作用。随着我国碳市场扩容(2027 年将覆盖工业主要排放行业),对碳衍生品的需求将进一步提升,加快推出碳期货等产品,已成为推动碳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

来源:碳云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