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碳排放管理师官方网站!

全国咨询热线

01059490973

碳金融产品有哪些?现货、融资工具、衍生品三大类全解析

发布时间:2025-09-11 13:27:06浏览次数:
随着碳市场市场化程度不断提升,碳金融产品已从基础的现货交易,逐步拓展至融资、衍生品等多元领域,形成覆盖 “碳资产交易、融资、风险管理” 全链条的产品体系。目前碳金融产品主要分为碳现货、碳融资工具、碳衍生品三大类别,各类产品针对不同市场需求,为企业、金融机构提供碳资产增值、融资支持与风险对冲服务,成为连接碳市场与金融市场的关键纽带。
一、基础层:碳现货产品 —— 碳金融市场的 “基石”
碳现货是碳金融产品的基础,指在当前时点完成交割的碳资产,核心是碳配额与 CCER(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二者是碳市场交易最活跃的标的,也是其他碳金融产品的底层资产。
(一)碳配额现货
碳配额是政府向控排企业分配的 “碳排放许可”,每单位对应 1 吨二氧化碳当量,是强制碳市场的核心交易标的。其交易模式分为 “挂牌交易” 与 “协议转让”:挂牌交易是企业在碳交易平台挂单报价(如全国碳市场平台),买方按报价买入,价格公开透明,适合小额交易;协议转让是买卖双方私下协商价格与交易量,通过平台完成交割,适合大额交易(如单笔 10 万吨以上)。碳配额现货的核心功能是满足控排企业履约需求 —— 企业若配额不足,需从市场买入补足;若配额盈余,可出售获利。例如某钢铁企业年履约需 100 万吨配额,自身仅持有 90 万吨,通过挂牌交易以 60 元 / 吨买入 10 万吨,完成履约;某火电企业配额盈余 15 万吨,通过协议转让以 65 元 / 吨出售,获利 975 万元。目前我国全国碳市场主要以碳配额现货交易为主,2024 年成交额已突破 200 亿元,是全球最大的碳现货市场之一。
(二)CCER 现货
CCER 是自愿碳市场的核心现货产品,指经核证的自愿减排量,每单位同样对应 1 吨二氧化碳当量,可用于强制碳市场履约抵消(我国规定抵消比例不超过 5%)或自愿碳中和场景。其交易流程与碳配额类似,但参与主体更广泛 —— 除控排企业外,非控排企业(如互联网公司)、社会组织、个人均可参与交易。例如某互联网企业举办碳中和发布会,通过 CCER 现货交易以 40 元 / 吨购买 2000 吨 CCER,抵消发布会碳排放;某林业企业开发碳汇项目,生成 5 万吨 CCER,以 45 元 / 吨出售给控排企业,获得 225 万元收益。CCER 现货不仅为自愿减排提供了价值出口,也为控排企业提供了低成本履约选择,目前我国正在推进 CCER 项目重启,未来现货交易量将进一步扩大。
二、中间层:碳融资工具 —— 激活碳资产的 “融资属性”
碳融资工具是基于碳现货资产开发的融资产品,核心是将碳配额、CCER 作为质押物或标的,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解决企业低碳转型中的资金需求,同时盘活碳资产的流动性。目前主流的碳融资工具包括碳质押、碳回购、碳托管三类。
(一)碳质押贷款
碳质押贷款是企业将持有的碳配额或 CCER 质押给银行,获取贷款的融资方式,是目前最成熟的碳融资产品。其运作流程为:企业与银行协商贷款额度(通常为碳资产评估价值的 50%-70%),委托第三方机构对碳资产进行价值评估,随后在碳交易平台完成质押登记(确保碳资产无法随意出售),银行发放贷款;企业到期偿还本息后,解除质押登记,收回碳资产。例如某水泥企业持有 20 万吨碳配额(评估价 60 元 / 吨,总价值 1200 万元),以碳配额为质押向银行申请 700 万元贷款,用于建设低碳生产线,贷款年利率较普通企业贷款低 1.5 个百分点,既未出售碳资产影响履约,又获得了转型资金。目前我国已有超 20 家银行推出碳质押贷款业务,累计贷款规模超 50 亿元。
(二)碳回购
碳回购本质是 “碳资产质押式融资”,指企业(正回购方)将碳资产出售给金融机构(逆回购方),并约定未来某一日期以约定价格购回,相当于企业以碳资产为抵押获得短期资金。其优势是流程快、期限灵活(通常 1-6 个月),适合企业短期资金周转。例如某控排企业需在 1 个月内补缴税款,但暂时缺乏现金流,可将 5 万吨 CCER 以 40 元 / 吨出售给券商(逆回购方),获得 200 万元资金,约定 1 个月后以 41 元 / 吨购回,支付 1 万元利息,既解决了短期资金需求,又保留了 CCER 的长期所有权。目前碳回购业务主要在地方碳市场试点开展,如上海、广东碳市场已推出标准化碳回购产品。
(三)碳托管
碳托管是企业将碳资产委托给专业碳资产管理公司管理,由托管机构负责碳资产的交易、履约规划、风险管控等,企业按约定支付托管费或分享收益。其核心价值是帮助企业降低碳资产管理成本 —— 对中小控排企业而言,自建专业团队成本高,通过托管可借助专业机构的市场经验实现碳资产增值。例如某中小钢铁企业持有 10 万吨碳配额,委托碳资产管理公司托管,托管机构在碳价低位(55 元 / 吨)买入 2 万吨配额,高位(65 元 / 吨)卖出盈余配额,最终为企业实现 80 万元收益,企业按收益的 20% 支付托管费。目前碳托管已成为中小控排企业的主流选择,市场规模年增长率超 30%。
三、衍生层:碳衍生品 —— 管理碳价风险的 “工具”
碳衍生品是基于碳现货价格波动开发的金融产品,核心功能是帮助企业、金融机构对冲碳价波动风险,锁定未来成本或收益,目前主要包括碳期货、碳期权、碳远期三类,其中碳期货是最受关注的品种。
(一)碳期货
碳期货是约定未来某一日期以约定价格买卖碳现货的标准化合约,其最大特点是 “标准化”(交易量、交割日期、交割方式固定)、“集中交易”(在期货交易所挂牌交易),适合大规模风险对冲。控排企业可通过碳期货锁定未来履约成本 —— 若预判未来碳价上涨,可提前买入碳期货合约,到期交割获得碳配额,避免未来高价采购;金融机构则可通过期货交易进行投机或套利。例如某火电企业预判 1 年后碳价将从当前 60 元 / 吨涨至 70 元 / 吨,提前买入 10 万吨 1 年后交割的碳期货合约(约定价格 62 元 / 吨),1 年后若碳价涨至 70 元 / 吨,企业通过期货交割获得配额,较直接在现货市场购买节省 80 万元成本。目前我国正在推进全国碳市场碳期货研发,预计 2025 年前后推出首个标准化碳期货合约。
(二)碳期权
碳期权是买方支付权利金后,获得在未来约定时间以约定价格买卖碳现货的权利(而非义务),卖方则收取权利金,承担履约义务。其优势是 “风险有限、收益无限”—— 买方若预判失误,仅损失权利金;若预判正确,可获得价格波动带来的收益。例如某碳资产管理公司预判 3 个月后碳价可能上涨,以 2 元 / 吨的权利金买入 10 万吨 “看涨期权”(约定行权价 65 元 / 吨),3 个月后若碳价涨至 70 元 / 吨,公司可行权以 65 元 / 吨买入配额,再以 70 元 / 吨出售,扣除权利金后获利 30 万元;若碳价跌至 60 元 / 吨,公司可放弃行权,仅损失 20 万元权利金。目前我国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已推出碳期权试点产品,主要服务于控排企业的风险对冲需求。
(三)碳远期
碳远期是买卖双方私下约定未来某一日期以约定价格买卖碳现货的非标准化合约,与碳期货的核心区别是 “非标准化”(交易量、交割条款可协商)、“场外交易”(无需通过交易所),适合个性化风险对冲需求。例如某化工企业与碳交易商约定 6 个月后以 63 元 / 吨购买 8 万吨碳配额,若 6 个月后碳价涨至 68 元 / 吨,企业通过远期合约节省 40 万元成本;若碳价跌至 58 元 / 吨,企业仍需按 63 元 / 吨履约,但可通过锁定成本稳定经营预期。碳远期目前主要在机构间场外交易,交易量较小,但为企业提供了灵活的风险对冲选择。
碳金融产品体系助力碳市场成熟
碳现货、碳融资工具、碳衍生品共同构成了多层次碳金融产品体系 —— 碳现货是基础,为其他产品提供底层资产;碳融资工具激活了碳资产的融资功能,助力企业低碳转型;碳衍生品则为市场提供了风险对冲工具,提升碳市场稳定性。随着我国碳市场扩容与金融创新加速,未来碳金融产品将进一步丰富,如碳基金、碳保险、碳资产证券化等产品将逐步落地,为 “双碳” 目标实现提供更有力的金融支撑。

来源:碳云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