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现 “双碳” 目标的大背景下,中小企业参与碳配额交易至关重要,为此国家和地方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从资金支持、能力建设、市场准入等多维度助力中小企业融入碳市场。
资金支持政策:政府设立专项资金,对积极参与碳配额交易且减排成效显著的中小企业予以奖励。例如,银川市生态环境局为鼓励重点企业做好碳资产管理工作,已累计奖励 3 家企业 120 万元。同时,部分地区针对中小企业参与碳配额交易相关的节能减排项目给予资金补助。如宁夏启元药业有限公司实施 “煤改气” 项目,银川市生态环境局积极协助其申请到国家奖补资金 650 万元。在融资方面,各地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2025 年,在人民银行黄冈市分行推动下,招商银行黄冈分行为湖北祥云 (集团) 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发放碳配额质押融资 690 万元。广东推出碳排放配额线上抵质押融资业务,单户融资额度最高 200 万元,单笔贷款金额不超过质押的碳配额价值的 50%,贷款期限最长 10 个月,融资利率为 4% - 6%,贷款用途为购买广东省碳排放权配额,为中小企业盘活碳资产、获取融资提供了便捷渠道 。此外,一些地方通过贴息、担保等方式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和难度。像兴化农商行在人民银行兴化市支行、生态环境局、财政局指导推动下,为兴化热电有限责任公司投放碳排放权挂钩贷款 500 万元,贷款利率 4.85%,并给予质押所获得贷款利息金额 50% 的财政贴息。
能力建设政策:开展面向中小企业的碳配额交易培训与指导项目,提升其对碳市场规则、交易流程、减排技术等方面的认知与操作能力。例如,部分地区组织专业机构为中小企业举办碳市场专题培训班,详细讲解碳配额分配机制、碳排放核算方法、碳交易策略等内容。同时,搭建碳减排技术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技术转让、技术合作等服务,助力企业采用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降低碳排放。如一些产业园区联合科研机构和高校,为园区内中小企业提供定制化的碳减排技术解决方案。
市场准入与交易政策:在碳配额分配上,充分考虑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和减排潜力,适当放宽分配标准,给予合理的初始配额,减轻中小企业在碳市场参与初期的负担。部分试点地区对新进入碳市场的中小企业设置一定的配额缓冲期,在缓冲期内对配额不足的情况给予一定程度的豁免或灵活处理。同时,简化中小企业参与碳配额交易的流程和手续,降低交易门槛。例如,一些地方碳交易平台优化交易系统,为中小企业提供简洁易懂的交易界面和操作指南,减少繁琐的申报材料和审批环节。此外,鼓励中小企业通过碳普惠机制参与碳市场。以上海为例,其碳普惠体系针对企业的减碳行为进行量化和赋予价值,企业可通过参与碳普惠项目获得减排量,这些减排量可用于上海碳市场配额履约抵销、自愿减排市场交易等,拓宽了中小企业参与碳市场的途径 。
政策协同与配套: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印发的《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提出,银行保险机构要围绕企业碳配额或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稳妥有序开展碳金融相关业务,鼓励运用企业碳账户等涉碳数据拓展绿色金融服务场景,这为中小企业参与碳配额交易提供了更有利的金融环境 。各地在推进碳配额交易扶持政策时,注重与产业政策、环保政策等协同发力。例如,对于符合绿色产业发展方向且积极参与碳减排的中小企业,在产业扶持、税收优惠、项目审批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形成政策合力,引导中小企业积极投身碳配额交易,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
通过资金、能力、市场和协同等多方面政策扶持,中小企业参与碳配额交易的环境不断优化,有助于激发中小企业在碳减排领域的活力,推动整体经济向绿色低碳转型 。
来源:碳云管理中心
Copyright © 2012-2018 碳排放管理师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104091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