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中小企业老板觉得 “没被纳入碳市场,碳交易跟我没关系”,其实这是大错特错!眼下碳市场正逐步扩容,上下游客户的低碳要求越来越严,就算没直接参与履约,碳交易背后的成本控制、商机挖掘,都和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提前关注碳交易、储备碳管理能力,才能在未来的低碳竞争中不被动,甚至抓住新的增收机会。而报考碳资产管理师,正是中小企业老板和员工掌握碳交易核心技能、抢占先机的最佳路径!
别以为碳市场只针对大企业,中小企业就算没被直接纳入,也躲不开碳交易带来的 “连锁影响”,甚至能从中找到新的盈利点,这 3 个理由足够让你重视:
现在越来越多大客户把 “低碳” 当合作前提,尤其是出口型中小企业,国外客户会要求提供产品的碳足迹报告,甚至核查供应链的碳排放情况。而碳交易市场的规则、碳资产的价值,直接影响企业的低碳成本核算。比如某服装代工厂,合作的国际品牌要求其生产环节的碳排放降低 10%,若工厂懂碳交易,就能通过购买低价 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抵销部分排放,降低改造压力;若不懂,要么高额投入改造设备,要么失去订单。
还有上游供应商的影响,比如给钢铁厂提供原材料的中小企业,钢铁厂作为碳市场控排企业,会优先选择碳排放低的供应商,甚至要求供应商配合核算碳成本 —— 这时候懂碳交易、能清晰核算自身碳排放的中小企业,才能在合作中更有优势。
全国碳市场目前覆盖了发电、钢铁、水泥、电解铝四大行业,但政策明确未来会逐步扩容到化工、造纸、有色金属等更多行业,中小企业很可能在 3-5 年内被纳入。如果现在不关注碳交易,不提前学习规则、核算碳排放,等到被纳入时,就会像 “临时抱佛脚” 一样手忙脚乱:要么因不懂配额交易高价买配额,增加成本;要么因数据核算不规范被处罚,影响生产。
反观提前准备的中小企业,比如某化工小企业,现在就开始学习碳交易规则、开发小型 CCER 项目(如厂区余热利用项目),等到未来被纳入碳市场,就能直接用现成的碳资产履约,甚至通过卖碳赚一笔,比同行少走很多弯路。
就算没被纳入碳市场,中小企业也能通过碳交易赚钱。比如拥有闲置厂房、林地的中小企业,可开发 CCER 项目:厂区屋顶装光伏板,产生的减排量可申请 CCER,卖给需要履约的大企业;郊区有林地的,可通过森林经营产生碳汇,同样能在碳市场交易。某食品加工厂就靠厂区光伏项目开发了 CCER,每年卖给发电企业,额外增收 20 多万元,相当于多赚了一笔 “碳租金”。
还有碳普惠项目,部分地方推出针对中小企业的低碳激励政策,比如企业减少碳排放,可兑换成 “碳积分”,再通过地方碳交易平台兑换现金或政策优惠(如税收减免)。这些机会都需要中小企业关注碳交易动态才能抓住,否则只能眼睁睁看着红利溜走。
对中小企业来说,关注碳交易不用一开始就搞复杂的交易操作,重点是掌握 3 个基础能力,为后续发展打基础:
这是关注碳交易的第一步,只有知道自己每年排多少碳,才能判断是否有开发碳资产的潜力,或应对客户的低碳要求。中小企业核算碳排放不用像大企业那样复杂,可优先算清范围一(直接排放,如工厂锅炉烧煤、车辆用油)和范围二(间接排放,如外购电、热),用 “排放量 = 消耗量 × 排放因子” 的简单公式就能算。比如每月用 10 吨天然气,天然气排放因子 0.4483 吨二氧化碳 / 立方米(1 吨天然气≈1390 立方米),就能算出月排放量≈10×1390×0.4483≈6231 吨二氧化碳。
中小企业要学会从日常经营中找碳资产:有厂房屋顶的,看是否能装光伏(开发可再生能源 CCER);有闲置土地的,看是否能种树(开发林业碳汇);生产过程中有余热、余压的,看是否能回收利用(开发节能增效 CCER)。某机械加工厂就发现车间余热可回收供暖,不仅减少了天然气消耗(降低碳排放),还申请了地方碳普惠补贴,一年省了 5 万元供暖费,还赚了 3 万元碳补贴。
碳交易相关政策更新快,中小企业要能看懂地方和国家的政策导向:比如哪些行业未来会被纳入碳市场、哪些碳项目有补贴、地方碳交易平台有哪些针对中小企业的优惠。比如某省明确 “2025 年前,中小企业开发 CCER 项目可享受 30% 的开发费用补贴”,提前知道这个政策的企业,就能低成本开发碳资产,抢占先机。
对中小企业来说,单独组建碳管理团队成本高,让员工报考碳资产管理师,是 “花小钱、办大事” 的好办法 —— 既不用高薪挖人,又能培养内部骨干,帮企业应对碳交易相关需求。通过系统学习,员工能掌握以下关键技能,直接为企业创造价值:
碳资产管理师课程会详细讲解中小企业碳排放核算方法,学完后员工能独立编制碳排放报告,轻松应对客户的碳足迹核查、供应链低碳要求,不用再花钱请外部机构,节省咨询成本。
课程会教如何识别和开发适合中小企业的碳资产(如小型 CCER、碳普惠项目),员工能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找到赚钱的碳项目。比如帮企业申请碳普惠补贴、开发小型 CCER 卖给大企业,每年为企业多赚几万到几十万不等。
课程会实时更新碳市场政策,员工能提前预判企业所在行业何时被纳入碳市场,制定履约预案(如提前储备低价 CCER、规划减碳项目),避免未来因不懂规则多花冤枉钱。某包装企业员工考完碳资产管理师后,提前帮企业开发了光伏 CCER,等到行业被纳入碳市场时,直接用 CCER 履约,比同行少花了 50 万元配额采购费。
考虑到中小企业的学习需求,我们的碳资产管理师课程专门优化了内容和服务,让员工学习更高效、企业投入更划算:
课程会针对中小企业特点,简化复杂的理论知识,重点讲 “能用得上” 的技能 —— 比如小企业碳排放核算技巧、低成本碳资产开发方法、地方碳政策解读,避免讲大企业才用得上的 “碳金融高级操作”,让员工学完就能用。
现在联系,可免费获得《碳资产管理核心能力测评》,帮员工找出在碳核算、碳资产开发、政策解读等方面的短板,避免盲目学习。比如员工擅长核算但不懂碳项目开发,就能针对性加强这部分学习,节省时间。
资深顾问会根据员工的岗位(如生产岗、财务岗、行政岗)和职业目标,制定《个性化学习规划方案》:生产岗员工重点学碳排放核算和减碳技术,财务岗员工重点学碳成本控制和碳资产交易,让不同岗位的员工都能学到对自己和企业有用的技能。
相比请外部碳咨询机构(一次服务收费几万到几十万),员工报考碳资产管理师成本更低,且培养的是 “自己人”,后续企业有碳相关需求,员工随时能响应,长期来看更划算。很多中小企业老板反馈,员工考完证后,不仅帮企业省了咨询费,还开发了碳项目赚了钱,几个月就收回了学习成本。
现在中小企业之间的竞争,早已不只是产品、价格的竞争,低碳能力正成为新的 “护城河”。提前关注碳交易、培养碳管理人才,不仅能帮企业应对客户要求、节省成本,还能抓住碳资产开发的机会,多一条增收渠道。
想让员工掌握碳交易技能,帮企业在低碳时代立足?立即拨打咨询热线 010-59490973,或添加资深顾问林老师微信 13691340873,免费领取《碳资产管理核心能力测评》与《个性化学习规划方案》。碳市场扩容不等人,中小企业现在准备,未来才能不被动、多赚钱,成为低碳竞争中的赢家!
来源:碳云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