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河北省生态环境厅于 10 月 31 日发布 2026 年度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重点排放单位名录,将发电、钢铁、水泥、铝冶炼四大行业纳入管控,精准落实生态环境部关于 2026 年度名录公布时限及 “2.6 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纳入标准的要求,明确纳入企业不再参与地方碳市场同类管理,避免重复管控。作为工业大省绿色转型的关键举措,名录进一步强化高耗能行业碳排放精细化管理,为全国碳市场扩围提供 “河北样本”。
名录编制深度适配河北产业结构特色,尤其凸显钢铁行业低碳转型成果衔接。作为钢铁产能占全国五分之一的省份,河北此次将完成环保绩效全面创 A 的 55 家钢铁企业悉数纳入,重点聚焦高炉 - 转炉长流程企业的减排管控。其中,中首特钢、太行钢铁等通过短流程改造实现吨钢碳排放 0.42 吨以下的标杆企业均在列,其 ESP 无头带钢轧制等低碳技术实践将通过碳市场机制进一步推广。发电行业涵盖火电企业及钢铁、铝冶炼配套自备电厂,与河北 “煤电与新能源优化组合” 能源策略相呼应;铝冶炼、水泥行业则覆盖产能排名全国前列的骨干企业,形成 “支柱产业全覆盖” 的管控格局。
此次名录发布依托河北扎实的碳交易实践根基。自 2021 年全国碳市场启动以来,河北已累计将 400 余家企业纳入管控,2019-2022 年度发电企业配额清缴履约率达 100%。2024 年《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实施后,河北构建 “月度存证 + 三级核查 + 精准服务” 全流程监管体系,为名录落地提供制度保障。此次名录动态调整延续 “优进劣出” 原则,对完成低碳改造的企业优化管控强度,对未达标企业强化约束,与省级财政 3.61 亿元创 A 奖补资金形成政策合力。
从区域价值看,名录衔接国家碳排放强度控制导向,通过碳价信号倒逼企业深化技术升级。钢铁行业可依托碳收益加速短流程改造,铝冶炼企业能通过绿电置换降低配额成本,预计带动行业减排技术投资超 50 亿元。这一举措既助力河北实现钢铁行业污染物排放削减 30% 的目标,又为京津冀协同减排提供产业支撑,更以 “环保创 A + 碳市场管控” 的双重机制,为全国重工业区绿色转型探索可复制路径。
具体如下:
按照生态环境部《关于做好2025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有关工作的通知》(环办气候函〔2025〕140号)要求,现将河北省2026年度发电、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重点排放单位名录予以发布。







来源:河北省生态环境厅
Copyright © 2012-2018 碳排放管理师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104091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