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以来,赤峰市紧扣“双碳”目标与能源安全战略,以新能源产业升级为核心、能源供给保障为基础,推动能源结构与供给体系协同优化,实现了从规模扩张到质量效益提升的关键跨越。
一、新能源产业:从“单一发电”到“全链突破”,高质量发展成效凸显
赤峰市以“规模化开发、多元化布局、链条化延伸”为路径,提前完成“十四五”核心目标,新能源产业已成为推动能源转型的核心引擎。
(一)装机规模实现跨越式增长,结构转型领跑预期
截至2024年底,赤峰市电力总装机达1567万千瓦,其中新能源装机突破1000万千瓦大关,占比高达64.2%,分别高于全国、全区22个百分点和12个百分点,较“十四五”规划目标提前一年完成,标志着赤峰市能源结构从“传统主导”向“新能源为主”的根本性转变,转型决心与执行效率显著。
(二)发电占比持续攀升,电力供应结构优化
新能源发电贡献度逐年提升。截止2024年底,赤峰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能源发电量达152.8亿千瓦时,占规上工业总发电量的37.9%,较2020年的36.1%提升了1.8个百分点,有效降低了对传统火电的依赖,为电力系统低碳化提供了核心支撑。
(三)氢能产业加速落地,打造绿氢绿氨绿醇产业集群
氢能作为新能源产业链延伸的关键方向,赤峰市已形成“纳规-建设-投产-储备”的梯次推进格局。
从落地项目看,远景32万吨绿氨、中能建13万吨绿氨、鹏飞15万吨绿醇等7个风光制氢氨醇一体化项目获批实施。作为全球首个规模最大,且商业化运营的离网型风光制绿色氢氨一体化项目—远景赤峰一期工程已建成投产,所产绿氨在大连港完成了全球首次绿色船用燃料加注。
从储备项目看,远景120万吨绿氨、山西电建30万吨绿氨、华电集团20万吨绿氨和天合光能50万吨绿醇、京粤港集团50万吨绿醇、国能雄安26万吨绿醇及中核汇能5万吨绿氢、山西晋储1.2万吨绿氢、河北建投5万吨合成酵母蛋白、广西水电10万吨绿色航油、宁德时代绿色航煤/零碳柴油等一批风光制绿色氢氨醇一体化项目正在加快前期,氢能产业集群雏形初现。
(四)火电灵活性改造发力,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
通过火电改造破解新能源消纳瓶颈。国电投44万千瓦、京能11万千瓦两个改造项目已竣工,年可新增绿电供应14亿度;赤峰市5家具备条件的公用燃煤电厂全部完成改造,合计提升调节能力65万千瓦,为新能源大规模并网提供了关键保障。
(五)储能与装备制造双向突破,共筑产业生态新基石
赤峰市以储能技术应用为支撑、装备制造产能为依托,实现两大领域协同发力,不仅完善了新能源产业生态,更推动“开发-装备-储能”全链条闭环发展,为新能源产业高质量跃升提供关键保障。
从储能领域看,14个储能项目,总容量150万千瓦时已投运,另15个项目总容量960万千瓦时及克旗芝瑞120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加快推进;赤峰远景400万千瓦时储能电站、大唐康家营60万千瓦时储能电站、内蒙古能源赤峰市巴林左旗160万千瓦时独立储能电站成功列入自治区示范项目。其中大唐康家营储能电站于2024年底建成投运,是蒙东地区首个建成并网的自治区电网侧独立新型储能电站示范项目。储能技术应用走在前列。
从装备制造领域看,2024年底已形成风机整机组装600万千瓦/年、风机塔筒20万吨/年、光伏管桩150万米/年、储能电池100万千瓦时/年的产能规模,实现新能源“开发-装备-储能”全链条覆盖。
二、能源供给保障:从“稳定兜底”到“多元升级”,安全韧性显著增强
赤峰市在推动新能源发展的同时,通过优化传统能源生产、升级设施、扩大油气产能,构建了“传统+新型”协同互补的能源供给体系,保障能源安全稳定。
(一)原煤生产扭转下滑趋势,产量增速回升
截止2024年底,赤峰市规上工业企业原煤产量达1705.9万吨,同比增长17%,增速较2020年提升14.9个百分点。其中,2021至2023年产量下滑,呈负增长趋势,2024年实现“由降转增”,为煤电保供与工业用煤提供了基础支撑。
(二)煤电“三改联动”深化,效能与环保双提升
以“节能、灵活、减排”为核心,推进煤电机组改造升级。京能电厂、元宝山电厂、大板电厂、赤峰热电厂共计8台机组完成灵活性改造;新城热电、赤峰热电、京能电厂共计4台机组完成节能改造;赤峰市单机60万千瓦机组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合计提升调节能力65万千瓦。
(三)油气产能大幅增长,填补区域供给缺口
从煤制天然气看,大唐克旗煤制气二期投产后,赤峰市产能达26.6亿立方米/年,居全区首位。2024年赤峰市规上工业企业煤制天然气产量较2020年增加10.6亿立方米;从原油看,阿旗科尔沁油田扩能至12.6万吨/年,2024年赤峰市规上工业企业原油产量较2020年增加9.7万吨,油气供给能力实现突破性增长。
(四)煤电保供任务高效完成,签约率近100%
2024年电煤保供任务圆满收官,赤峰市6家燃煤电厂共完成煤炭中长期合同签约量1607万吨,占全煤平台公示需求量的99.8%,6处生产煤矿签约1274万吨,足额落实自治区任务,确保煤电稳定供应“无断档”。
注:部分数据来源赤峰市能源局。
来源:赤峰市统计局

推荐阅读(点击以下链接跳转阅读)
Copyright © 2012-2018 碳排放管理师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104091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