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月,舟山市普陀区船舶海工产业集群规上产值95.1亿元,同比增长8%,助推辖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连续5个月居全省第一。
一、强化政策赋能,构建绿色发展新机制。建立“1+N”产业政策体系,优化船舶修造业整治提升等专项措施,支持企业自主或联合研发绿色装备,鼓励企业提升LNG船舶、氢能船舶等高附加值业务修造规模。1-6月,发放奖补资金4000余万元。升级“工业上楼”激励政策,推动力创智能科技等企业向经开区展茅片区集聚,引导鑫亚、龙山等重点船厂加快“工业上楼”改造进度,力促区域用地集约、产业集聚。今年以来,推动工业上楼面积5万余平方米。承接绿色修船国际认证国家试点工作,推动万邦重工与挪威船级社(DNV)深度合作,加快国际绿色修船联盟实质化运作。目前,发布全省首个《船舶修造企业碳足迹核算与报告要求》市级地方标准。
二、协同研发创新,激发绿色发展新动能。制定企业研究院管理办法,运用财政补贴、人才评定等激励措施,引导企业整合内外部创新资源,提升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研发能力。今年以来,培育市级企业研究院2家、认定“浙江制造精品”1个。围绕“AI+修船”技术突破,引导企业联合研制智能涂装机器人,推动外板喷漆等领域全覆盖应用。今年以来,新申报相关专利2件,投用作业机器人20套,较人工节省涂料20%以上。依托智能船厂创新联合研发中心,搭建覆盖修造船全流程的数字化管理系统,培育一批行业示范“智能船厂”。目前,2家企业入选2025年省先进级智能工厂名单,1家企业获评国家企业技术中心。
三、加快产业转型,打造绿色发展新生态。出台《普陀区船舶修造行业整治提升工作实施方案》,“一企一策”提升行业整体能级。今年以来,环保规范化建设覆盖90%以上船企,淘汰“低小散”船企2家。加快船舶修造领域设备换新,实施鑫亚公司厂区提升改造等12个重大技改项目,推进鑫泰绿色海工制造与运维基地等项目建设,为产业绿色升级注入强劲动力。1-6月,完成技改投资6.8亿元。鼓励船舶企业攻坚首制首创项目,重点布局甲醇双燃料改装、LNG船舶修理等领域,抢占高端市场话语权。今年以来,新增全国全省“首单”“首例”“首批”项目4项。
来源:浙江省生态环境厅
Copyright © 2012-2018 碳排放管理师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104091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