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绿色贸易规则的演变,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成为中国出口企业关注焦点。CBAM 旨在确保进口商品承担与欧盟本土产品相当的碳成本,其核心一环便是 CBAM 证书购买。 一、把握购买核心要点
购买渠道多元。欧盟成员国设有指定交易平台,像德国的 DEHSt、法国的 DGEC;还有欧盟统一登记系统(CBAM Registry),以及经欧盟认证的授权经纪商可供选择。企业需满足严格购买资质要求,首先要注册成为 CBAM 申报人,完成欧盟国家主管部门备案,并持有有效欧盟税号,才有资格踏入 CBAM 证书购买流程。
二、明晰分步骤购买流程
前期准备需耗费 1 - 2 个月,至关重要。企业要委托欧盟认可机构开展产品碳足迹核查,在原产国完成碳成本核算,精心准备申报资料,尤其是对应准确的 HS 编码。账户开立方面,需向进口国 CBAM 主管机构申请,提交企业资质证明文件,完成电子签名认证。某中国光伏企业便耗时 38 天完成德国账户注册。之后进行证书购买操作,登录 CBAM 登记系统,如实申报进口商品碳排放量,系统自动算出应购证书数量,通过关联银行账户完成支付,至此完成购买流程。
三、洞悉价格形成机制
CBAM 证书定价规则明确,每周依据 EU ETS 前一周均价确定,且在 2026 年过渡期结束前设置价格上限,特殊情形下企业可申请价格调整。为优化成本,企业可利用 EU ETS 价格波动周期,遵循其季节性规律,还可采用分批购买策略,建议分 3 - 5 次操作,以对冲风险。2024 年数据显示,价差波动达 28 欧元 / 吨,合理把握价格机制能有效降低成本。
四、制定中国企业应对方案
中国企业在应对 CBAM 证书购买时,拥有碳成本抵扣路径。中国碳市场配额可部分抵扣,已支付碳税可申请减免,CCER 项目减排量也能获得认定。同时,可借助专业服务支持,从 CBAM 申报文件准备,到中欧碳价差异分析,再到争议处理协助,专业机构能发挥关键作用。例如碳云管理中心便助力某钢企降低 CBAM 成本 42%。
五、解答常见问题
在购买时间节点上,企业需每年 5 月 31 日前完成申报,证书有效期为购买后 2 年,若逾期,超额部分按 125% 补缴。针对特殊情形,如多国生产产品分配规则、间接排放计算标准,以及中小企业简化程序等,都有相应处理方式,企业需详细了解。
据欧盟官方统计,2023 年试点阶段中国企业对 CBAM 的合规准确率仅为 63%,但在专业指导下可提升至 98%。在绿色贸易新规则下,提前建立合规采购体系已然成为出口企业的必修课,企业应积极应对,借助专业力量,顺利通过 CBAM 合规考验,稳固在欧盟市场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