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碳市场的建设与发展成为关键议题。全国人大代表、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曹仁贤今年带来的一份关于与周边国家构建碳市场跨地区链接,推进碳市场国际化的建议,引发广泛关注。
一、全国碳市场现状与国际影响力
全国碳市场自启动以来,运行态势总体平稳,在市场运行和整体表现上,优于国际主要碳市场建设初期。其在全球碳价水平的形成以及碳交易机制成效验证方面,都发挥着重要影响力,相关建设和运行情况也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这不仅彰显了我国在碳市场建设方面的努力与成果,也为我国进一步拓展碳市场的国际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然而,目前我国尚未与其他国家签订碳市场合作的相关协议,在碳市场国际化进程中,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二、曹仁贤建议具体内容
(一)开展多层次碳市场区域合作
与周边国家碳市场实现跨地区链接,合作开展联合碳减排项目。我国在低碳技术和碳减排解决方案方面具备先进经验与成熟模式,将这些应用于周边国家的碳减排项目,能助力当地企业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有效降低碳排放。例如,在能源领域,我国的新能源发电技术、智能电网技术等,可以帮助周边国家优化能源结构,减少对传统高碳能源的依赖;在工业领域,先进的节能生产工艺和碳排放监测技术,能帮助企业精准控制碳排放。这些项目产生的碳信用可用于双边交易,既帮助周边国家实现减排目标,又为我国低碳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创造新机遇。
(二)建立碳交易市场合作与交流机制
与周边国家建立碳交易市场合作与交流机制,推动区域碳市场能力建设。这包括定期举办碳市场相关的研讨会、培训课程,分享我国在碳市场建设、运营、监管等方面的经验,同时也学习借鉴周边国家的有益做法。通过交流合作,共同提升区域内碳市场的制度设计、市场监管、交易规则等方面的水平,促进区域碳市场的协同发展。
(三)基于《巴黎协定》推进碳市场国际化
基于《巴黎协定》第 6.2 条和第 6.4 条,积极推进碳市场国际化。第 6.2 条涉及国际间的自愿合作减排机制,我国可与其他国家基于此条款,开展双边或多边的碳减排合作项目,通过市场机制实现减排目标;第 6.4 条规定了全球碳市场机制,我国应积极参与全球碳市场规则的制定与完善,在国际碳市场中争取更大的话语权,推动我国碳市场与全球碳市场的深度融合。
三、建议实施的意义
(一)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
气候变化是全球性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构建碳市场跨地区链接,能促进各国在碳减排领域的合作,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
(二)助力我国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实现
通过与周边国家的碳市场合作,开展联合减排项目,我国可以在更大范围内推动碳减排,为实现国家自主贡献(NDC)目标提供有力支持。同时,在国际碳市场合作中,我国能更好地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优化自身碳市场建设,提高碳减排效率。
(三)增强我国碳市场国际影响力
推进碳市场国际化,积极参与国际碳市场规则制定,能提升我国在全球碳市场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我国在碳市场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创新做法,也将为其他国家提供参考,引领全球碳市场发展潮流。
(四)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碳市场跨地区链接为我国低碳企业创造了新的市场机会,推动低碳技术和产品的出口,促进低碳产业的国际化发展。同时,也能吸引更多国际资本和技术进入我国低碳领域,激发市场活力,推动我国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
曹仁贤代表的建议为我国碳市场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清晰的思路和可行的路径。在全球气候变化形势严峻、国际碳市场竞争与合作并存的背景下,我国应积极推进碳市场跨地区链接与国际化进程,在实现自身碳减排目标的同时,为全球气候变化应对和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未来,随着这些建议的逐步实施,有望看到我国碳市场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引领全球碳市场朝着更加公平、高效、可持续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