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碳排放管理师官方网站!

全国咨询热线

01059490973

企业碳排放量怎么算?范围一 / 二 / 三拆解,小白也能秒懂

发布时间:2025-11-05 15:33:19浏览次数:

在 “双碳” 目标推进下,越来越多企业面临碳排放核算需求 —— 无论是参与碳市场履约、申报绿色项目,还是打造低碳品牌,“算准碳排放量” 都是第一步。但不少企业管理者对着 “范围一、范围二、范围三” 一头雾水,不知从何下手。其实,只要理清三大排放范围的核心逻辑,结合实际场景落地,就能轻松搞定碳核算。更关键的是,掌握碳核算技能的专业人才正成为企业争抢的香饽饽,报考碳资产管理师,既能帮企业解决核算难题,更能为自己打开高薪职业通道!
一、3 分钟搞懂!企业碳排放的 “三大范围” 怎么算?
企业碳排放核算并非 “拍脑袋估算”,而是依据国际通用的《温室气体核算体系》,按 “范围一、范围二、范围三” 分层计算,确保数据全面、准确、可追溯。
(一)范围一:企业 “自己直接排的碳”,算清源头最关键
范围一指企业自身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核心是 “企业能直接控制的排放源”,常见场景及计算方法如下:
  • 燃料燃烧排放比如工厂锅炉烧煤、办公楼用天然气供暖、厂区车辆烧柴油等。计算时需先统计燃料消耗量(如吨煤、立方米天然气),再乘以对应燃料的 “碳排放因子”(国家或地方会发布统一数值,如 1 吨标准煤排放 2.6 吨二氧化碳),就能得出排放量。
例:某工厂每月烧 50 吨天然气,天然气碳排放因子为 0.4483 吨二氧化碳 / 立方米(1 吨天然气约 1390 立方米),则月排放量 = 50 吨 ×1390 立方米 / 吨 ×0.4483 吨二氧化碳 / 立方米≈31219 吨二氧化碳。
  • 工艺过程排放部分工业企业在生产中会直接释放温室气体,比如钢铁厂炼钢时的二氧化碳排放、化工厂生产过程中的甲烷泄漏等。这类排放需根据具体生产工艺,参考行业专属核算方法(如《钢铁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结合原材料消耗量、产品产量等数据计算。
  • 废弃物处理排放企业产生的生活垃圾、工业固废在填埋、焚烧时会释放甲烷等气体。通常按废弃物产生量(吨)乘以对应的排放因子(如 1 吨生活垃圾填埋排放 0.2 吨二氧化碳当量)计算。
范围一核算的关键是 “全排放源排查”,不能遗漏任何企业直接控制的排放点,比如不起眼的厂区发电机、食堂燃气灶,都需纳入统计。
(二)范围二:企业 “买电买热间接排的碳”,看能源源头就够了
范围二是企业外购电力、热力时,能源生产端(如火电厂、热力厂)产生的间接排放,简单说就是 “企业用的电 / 热背后的碳排放”。这部分核算相对简单,核心是 “按实际消耗的能源量 × 对应排放因子” 计算,且排放因子有明确依据:
  • 外购电力排放直接采用企业所在省份的 “电网平均碳排放因子”(国家生态环境部每年发布《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明确各省份电网排放因子,如 2024 年某省电网因子为 0.58 吨二氧化碳 / 兆瓦时),乘以企业年度用电量(兆瓦时)即可。
例:某企业年用电量 1000 兆瓦时,所在省电网因子 0.58 吨二氧化碳 / 兆瓦时,则范围二排放量 = 1000×0.58=580 吨二氧化碳。
  • 外购热力排放若企业从热力公司购买蒸汽、热水,需获取热力公司提供的 “热力碳排放因子”(或参考地方发布的热力平均排放因子),乘以热力消耗量(吉焦)计算。
范围二的核心是 “区分能源类型”,比如企业同时用外购电和自备电厂发电,自备电厂发电的排放属于范围一,外购电的排放才属于范围二,不能混淆。
(三)范围三:企业 “上下游间接排的碳”,全链条排查是难点
范围三是企业价值链上下游产生的间接排放,涵盖 “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使用、废弃” 的全生命周期,也是最容易被忽视但影响巨大的部分,常见场景包括:
  • 上游排放原材料采购(如钢铁企业买铁矿石,铁矿石开采、运输过程的排放)、运输服务(原材料运到厂区的货车 / 轮船排放)、外包服务(如委托第三方进行设备维修,维修过程的能源消耗排放)。
  • 下游排放产品运输(成品运到客户手中的排放)、产品使用(如家电企业生产的冰箱,客户使用时耗电产生的排放)、产品回收(如汽车企业的废旧车辆回收处理排放)。
范围三核算难度最大,需企业梳理完整价值链,优先选择数据可获取的环节(如先算主要原材料的运输排放,再逐步扩展到其他环节),参考《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 通用要求》中的范围三核算方法,结合供应商提供的数据、行业统计报告等计算。
对多数企业而言,范围一和范围二是核算基础,必须优先算准;有碳中和目标或出口需求的企业,还需逐步推进范围三核算,才能全面掌握自身碳排放情况。
二、算准碳排放只是起点,懂碳管理才是企业刚需
不少企业以为 “算清碳排放量就够了”,但实际情况是:若不能将碳核算与碳资产开发、履约交易、风险管控结合,依然会面临碳成本过高、合规风险等问题。比如:
  • 某制造企业算清年排放量后,因不懂 CCER 项目开发,错失用碳汇抵销配额的机会,多花 200 万履约成本;
  • 某新能源企业虽精准核算碳排放,但不了解碳市场政策变化,未及时调整交易策略,导致碳资产贬值。
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企业急需 “懂核算、会管理、能交易” 的复合型人才 —— 碳资产管理师。这类人才不仅能帮企业精准核算碳排放,还能掌握碳资产开发(如 CCER 项目申报)、碳市场交易(如配额买卖、套利)、政策合规(如应对第三方核查)等核心技能,让企业在碳约束时代实现 “降本增效”。
三、报考碳资产管理师,解锁 “双碳” 时代高薪机会
无论你是企业环保 / 生产部门员工,想提升碳管理技能;还是职场人想转型绿色领域,抢占职业风口,报考碳资产管理师都是最优选择。通过系统学习,你将掌握三大核心能力:
  1. 碳核算硬技能精通范围一、二、三排放核算方法,能独立编制企业碳排放报告,应对第三方核查;
  1. 碳资产运营能力学会 CCER 项目开发全流程(从方法学选择到减排量核证)、碳配额交易策略(如低价建仓、履约抵销),帮企业实现碳资产增值;
  1. 政策与风险管理能力实时跟踪碳市场政策动态(如全国碳市场扩容、地方碳价调整),识别企业碳合规风险,制定应对方案。
现在报考,还能享受专属福利:
  • 免费能力测评获取《碳资产管理核心能力测评》,精准定位你在碳核算、碳交易、政策解读等方面的长板与短板,避免盲目学习;
  • 个性化学习规划资深顾问会根据你的行业背景(如电力、钢铁、化工)和职业目标(如企业碳管理岗、碳咨询顾问),量身定制学习路径,比如帮制造业学员重点强化工艺过程排放核算,帮金融从业者侧重碳交易与碳金融产品学习;
  • 实战资源支持课程包含真实企业碳核算案例(如某钢铁厂范围一至三核算全流程)、碳交易专业知识,学完即可上手工作。
四、立即行动,抢占碳管理人才红利
当前全国碳市场已覆盖发电、钢铁、水泥、电解铝四大行业,2027 年将实现全行业覆盖,专业碳管理人才供需比达 1:8,年薪普遍比传统岗位高 30%-50%(初级碳管师年薪 12-18 万,高级碳管师 / 部门负责人年薪 40-80 万)。
想帮企业解决碳核算难题,同时为自己赢得高薪职业机会?立即拨打咨询热线 010-59490973,或添加资深顾问林老师微信 13691340873,免费领取《碳资产管理核心能力测评》与《个性化学习规划方案》。碳市场红利窗口期有限,只有提前掌握专业技能,才能成为企业争抢的碳管理专家!

来源:碳云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