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CCER)重启,为企业开辟了 “卖碳” 增收新路径。但 CCER 项目开发并非无门槛,需严格契合国家方法学要求并通过审定。以下从可开发项目类型、核心条件及职业机遇三方面,详解 CCER 市场关键信息,助力企业与从业者把握红利。
林业碳汇项目是将 “绿水青山” 转化为 “金山银山” 的重要载体,但其开发有明确技术与合规要求。在项目类型上,仅支持 2005 年 2 月 16 日后在无林地开展的人工造林,且需满足连续面积≥1 亩、郁闭度≥0.20、树高≥2 米的技术标准。天然林、济林(如常见的果园、橡胶林)不符合申请条件,不过灌木林可纳入开发范围。土地权属方面,项目需提供林权证、土地承包合同等合法权属证明,村集体林地可通过联合开发的方式参与。同时,项目需满足 “额外性” 要求 —— 即项目产生的碳汇量要高于基准线情景,且在无碳汇收益的情况下,项目难以启动实施。以泉州林业碳票为例,当地明确已开发 CCER 的林地不可重复申请地方碳票,这一规定凸显了 CCER 项目 “唯一性” 的核心原则,避免环境权益重复认定。 可再生能源项目中,深远海海上风电、并网光热发电项目享有灵活选择权,可自主决定申请 CCER 或绿证;但光伏与其他类型风电项目暂不新纳入 CCER 开发范围,设置了两年过渡期。需特别注意 “避免重复获益” 原则:若项目选择申请 CCER,其对应电量的绿证将被冻结并注销,确保同一项目的环境权益不被重复使用,维护市场公平性与合规性。 节能增效与甲烷减排领域是 CCER 开发的 “潜力富矿”,涵盖两大核心方向。其一为能源需求端减排项目,包括工业领域的节能改造、用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等,通过降低能源消耗或优化能源结构实现碳排放减少;其二为甲烷回收利用项目,涉及垃圾填埋气回收、畜禽粪污处理等领域,目前相关方法学待官方发布,未来有望成为新的开发热点。 所有 CCER 项目开发需满足三大核心条件,确保项目质量与市场规范。在时间范围上,项目需在 2012 年 6 月 13 日后开工建设,且减排量产生时间需在 2020 年 9 月 22 日之后,不符合时间要求的项目无法参与申报。“三重底线” 是项目合规的关键:一是真实性,项目需经第三方专业机构审定核查,确保减排数据真实可靠;二是额外性,需证明项目在无碳汇收益的情况下难以实施,排除 “天然减排” 项目;三是唯一性,项目不得重复申报 CCER、绿证或其他地方碳汇项目,避免权益重叠。此外,项目全流程需接受监管,从设计、审定、减排量核算到登记交易,每一步均需在国家指定系统公示,确保过程透明可追溯。 CCER 市场重启带来巨大人才缺口,碳资产管理师成为绿色职业领域的 “香饽饽”。该岗位需掌握三大核心能力,才能在碳市场中立足。在项目开发层面,需熟练应用国家发布的 CCER 方法学,精准核算项目减排量,确保项目符合申报标准;在交易策划层面,要具备碳资产定价能力,结合市场动态制定履约抵销策略,帮助企业实现碳资产增值;在风险管理层面,需做好项目数据监测,配合第三方核查工作,保障企业碳资产合规运营。 为助力从业者抓住机遇,现提供专属学习支持:拨打咨询热线 010-59490973,或添加林老师微信 13691340873,即可免费获取《碳资产管理核心能力测评》与《个性化学习规划方案》。CCER 政策红利窗口期有限,唯有具备专业能力者,才能在碳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解锁绿色职业未来。
来源:碳云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