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碳排放清单是企业算清 “碳家底” 的第一步,而数据收集作为核心基础,直接决定清单的准确性与合规性。但不少企业初期常陷入 “不知从哪收、该收哪些数据、各部门不配合” 的困境,其实只要掌握标准化流程,就能高效推进 —— 而碳资产管理师正是精通数据收集方法、能帮企业打通流程堵点的专业人才。
企业碳排放清单数据收集,需按 “4 步标准化流程” 落地,确保数据全、准、实。第一步是明确收集边界与范围,这是避免数据遗漏的关键。需先依据 GHG Protocol 或国内 GB/T 标准,确定清单覆盖的组织边界(如是否包含子公司、分支机构)与运营边界(范围 1:生产直接排放、范围 2:外购能源间接排放、范围 3:价值链间接排放),再结合企业业务特点细化排放源清单。比如某制造企业,范围 1 需覆盖生产车间燃料燃烧、设备泄漏排放,范围 2 包含外购电与外购蒸汽,范围 3 则聚焦原材料运输、产品销售物流环节,明确后才能精准锁定数据来源。
第二步是梳理数据来源与责任部门,让收集有 “方向”。我们会制作 “数据来源责任表”,将每类数据与对应部门绑定:燃料消耗量由生产部提供(附采购发票、领用台账),外购电数据由行政部对接电网公司获取(需含月度用电量、电价单),原材料采购量由采购部提供(标注供应商名称、运输方式),范围 3 的供应商碳排放数据则需采购部协同供应商收集。某化工企业通过这一步,解决了 “数据找谁要” 的难题,收集效率提升 40%。
第三步是设计标准化数据表单,减少数据混乱。针对不同排放源,定制统一表单:如燃料数据表单需包含燃料类型(煤炭 / 天然气)、纯度、消耗量、使用车间、使用时间;运输数据表单需记录运输方式(公路 / 铁路)、里程、载重、燃油类型。表单还需明确数据单位(如吨、千瓦时)、填写要求(需附原始凭证编号),避免因格式不统一导致的数据整理耗时。某汽车零部件企业用标准化表单后,数据录入错误率从 20% 降至 5% 以下。
第四步是分阶段推进数据收集,兼顾效率与质量。先收集易获取的基础数据(如范围 1、范围 2 的能耗数据),这类数据多有现成台账或外部凭证,1-2 周可完成;再重点攻克范围 3 数据,通过发送《供应商数据调查问卷》、组织供应商线上培训等方式,分批次收集,确保 3-4 周内完成核心供应商数据回收。同时,建立 “每周数据进度会”,跟踪各部门收集情况,及时解决卡点问题。
数据收集过程中,3 大常见阻力易导致进度停滞,而碳资产管理师有成熟的破解方案。阻力一:部门配合度低,部分部门认为数据收集增加工作量,消极应对。此时需联合企业管理层,明确数据收集的重要性(如关系碳市场合规、政策补贴申请),将数据提交情况纳入部门月度考核,同时安排专人对接各部门,提供表单填写指导,减少其工作负担。某建材企业通过这一方式,部门数据提交及时率从 60% 提升至 95%。
阻力二:供应商数据难获取,部分供应商对碳数据概念陌生,不愿配合。可采取 “分级施策”:对核心供应商(占采购额 60% 以上),签订《低碳合作协议》,将数据提供纳入合作条款;对中小供应商,提供简化版数据收集表(仅需填写主要能耗、产量数据),并附上行业平均排放因子参考,降低其填报难度。某电子企业通过此方法,供应商数据回收率从 45% 提升至 80%。
阻力三:历史数据缺失,部分老旧车间或离职人员导致过往数据断档。可通过查阅财务历史凭证(如往年燃料采购发票)、设备运行日志,结合行业排放因子估算缺失数据,同时在清单报告中注明估算方法与误差范围,确保数据透明合规。某钢铁企业用这一办法,补全了近 2 年的缺失能耗数据,保障了清单的完整性。
这些数据收集的方法与阻力破解技巧,正是碳资产管理师课程的实战重点。课程不仅会拆解全流程操作要点,还会提供标准化表单模板、供应商调查问卷范本,更会结合多行业案例,讲解不同场景下的应对策略。
若你想帮企业高效完成碳排放清单数据收集,或想掌握这一核心技能进入碳领域,报考碳资产管理师是最佳路径。拨打咨询电话010-59490973,添加林老师微信13691340873,即可领取《碳排放清单数据收集技巧》,获取报考测评与学习规划。用专业能力帮企业筑牢碳管理基础,在双碳浪潮中抢占先机!
来源:碳云管理中心